找到相关内容747篇,用时29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佛教的世界观及人生观

    杀生、不偷盗、不邪淫、不妄语、不酗酒。但人道要遭受:生、老、病、死、爱别离、怨憎会、求不得、爱别离。处天道中是因为能够常常忏悔过错,离十恶,行十善,修习禅定。但如果天道中人不学佛,福报享尽时,也...“业”,故我们要守戒,行善,积德,时时听从佛的教诲,使自己的“灵”得以升天,不用受轮迴之。这就是佛教的人生观。诸恶莫作,众善奉行,自净其意,是佛教徒奉行的人生准则。 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472161297.html
  • 佛经经典哲学语句

    佛曰:不可说,不可说,一说即是错 佛曰:人生有:生,老,病,死,爱别离,怨长久,求不得,放不下。 佛曰:命由己造,相由心生,世间万物皆是化相,心不动,万物皆不动,心不变,万物皆不变。 佛曰:笑着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174463509.html
  • 浅谈“烦恼即菩提”

    不成器;天无秋杀冬藏之逆,何能成春生夏长之荣;人无坚苦卓绝之逆行,何能创济世利人之功业。由此可知烦恼之火,即菩提之因。  惟处于暗,故生求明之心。惟其烦恼,故生厌离烦恼之心。释迦佛当日,因见生老病死,方立不断不回王宫,不成正觉不转法轮之愿。乃至更历五年访道,六年雪山,一麻——麦之,方得圆满菩提。而众生在生死烦恼苦海之中,执迷不悟,不但不能认烦恼为善知识,而且在烦恼中造烦恼。  学佛人眼光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592367321.html
  • 大乘六情忏悔

    非实。心性聪故梦内知梦。即于其溺不生其懅。而未能知身卧床上。动头摇手勤求永觉。永觉之时追缘前梦。水与流身皆无所有。唯见本来静卧于床。长梦亦尔。无明[雨/復]心妄作六道。流转内因诸佛不思议熏。...

    释元晓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400269580.html
  • 理净法师答:何为、集、灭、道?

    ldquo;”,是真实不虚,名为“谛”。所以“”是逼迫为义,能逼迫众生流转生死不得解脱。此“”有多种:有三...;道谛”:是指能够灭除众生苦恼,而通向涅槃解脱的道路。是指佛说的正道、三十七道品、四摄六度等一切法门。也就是说通过修学佛法,众生就能够得到解脱,出离生死之,而到达涅槃彼岸,得到最究竟...

    理净法师

    理净法师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9/04/17210074139.html
  • 反省我们的弱点----末学和南

    ”对线装书的“喜爱”成为一个“漏洞”,“黑手”就会乘虚而入。“”都是人们弱点的漏洞,因漏洞而侵入。身心正,则百毒不侵;无贪欲,则人格刚强,淡泊知足,任风霜雨雪。 我亦凡夫,弱点实在是很多的,修学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432575097.html
  • 问:佛教对孝道的看法如何?

    ,犹如火宅,众充满,甚可怖畏,常有生老病死忧患,如是等火,炽然不息。” 开悟祖师云:“日落西山暮鼓催,娑婆实堪悲,世出世间思惟遍,不念弥陀更念谁。” 大圣...乃至悟道证果,百岁临终能蒙西方三圣接引自在往生净土,因而离得乐,破迷启悟,同登正觉,究竟成就佛道,这就是出世间孝顺。 前面第一、二、三者是世间上的孝顺,也值得人人尊敬与赞叹,唯一遗憾就是纵然让父母...

    佚名

    佛教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9/05/10052377671.html
  • 放下,就是快乐!

    爪子放下坚果去逃命呢?但审视一下我们自己也许会发现,并不是猴子才会犯这样的错误。在我们一生中,往往是有了功名放不下功名,有了金钱放不下金钱。得到了就不想失去,而且还想得到更多……释迦佛祖云:“人生有:生、老、病、死、爱别离、怨长久、求不得、放不下。”所以说:放下,也是我们在人生中最难做到的选择。 佛祖曰:“放不下,就是……” 释迦佛祖又曰:“放不下,是因为你看不破。”忘记了是从哪本杂志上...

    常进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6495681542.html
  • “空”的理解

    在世都会有所执著,认为自己的一切的一切是自己的,包括自己,别人不可得。岂不知,世间的一切不过是个过客而已,不会永恒常住,不会停留不息的,暂时的停留在这个世间。人也是同样如此,人生在世,有三、无量诸,当病魔来临时,自己无法忍受,这时你还是你吗?你还能主宰自己吗?死了以后,你又是谁,谁又是你?都不过是个空名。   那么,就会有人问我“那你还修行干什么呀?”   也有人问过我,既然一切的...

    常耘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02481183154.html
  • 、体验、不以为

    佛法对“”有相当多的阐述,它将人生分为生、老、病、死四,再加上爱别离、求不得、怨憎会、五蕴炽盛,就形成了“”。离、灭是学佛的目的,然而在离、灭之前,最重要的还是要先“知”。 佛法中对于种种的分析,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形成的原因。然而,如果仅止于文字上的了解,即使将这些名词念得滚瓜烂熟,也无法真正体会...

    佚名

    论坛精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21290784432.html